2020
11/09
11:25
來源:
拉薩日報
【增益集運】
瀏覽量:次
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西藏自治區唯一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自 2017 年德吉康薩社區建成投用後,經開區迎來了第一批易地扶貧搬遷羣眾。除了是全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經開區也承擔起了打贏脱貧攻堅戰的重任。在沒有牧草和耕地的情況下,經開區如何解決易地搬遷羣眾增收致富的問題?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達瓦次仁為我們講述了經開區的脱貧故事。
問:主任,您能為我們介紹一下 “德吉康薩”是什麼意思嗎?
達瓦次仁:“德吉”就是幸福的意思,“康薩”就是新房子的意思, “德吉康薩”意為幸福的新家。2017 年,按照區市黨委、政府的要求以及易地搬遷總體規劃,經開區建起了德吉康薩社區。它是一個功能齊全、配套設施完整的安置社區。該社區搬遷羣眾來自我區的5個縣(區),共安置了拉薩市堆龍德慶區、 當雄縣、尼木縣以及昌都市芒康縣、 貢覺縣搬遷羣眾 683 户 2951 人,是目前全市工程量最大、規模最大、承接搬遷羣眾最多的易地扶貧搬點。
問:他們來到德吉康薩社區已經兩年多了,他們的生活變化大嗎?
達瓦次仁:變化特別大。第一 個變化就是思想觀念上的變化。搬遷羣眾的思想更加積極向上了。第二是生活上的變化。過去搬遷羣眾居住比較分散,搬到德吉康薩社區後,醫療、教育、交通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第三是收入上的變化。經開區的企業可以幫助搬遷羣眾解決就業問題,搬遷羣眾的收入有了一 定的提高。
問:您覺得這三個變化,哪個最難達到?
達瓦次仁:最難的還是觀念的改 變。在企業崗位的安置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搬遷羣眾想要的崗位和企業招聘的崗位不匹配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組織搬遷羣眾開辦了文化補習班,提高搬遷羣眾的文化水平,幫助他們就業。
問:在這 683 户搬遷羣眾中,您對哪一户印象比較深刻?
達瓦次仁:措珍旦巴是從尼木縣麻江鄉強聶村搬遷過來的,現在是經開區物業公司的水電工,妻子是社區幼兒園的保潔員。為幫助搬遷羣眾適應新環境,我們打算和經開區轄區內的企業聯合開展“勤勞致富、愛崗敬業、最美標兵”的評選活動,通過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在整個經開區凝聚起打贏脱貧攻堅戰的強大正能量。
問:德吉康薩社區的搬遷羣眾都實現就業了嗎?
達瓦次仁:一方面,經開區通過園區企業招聘幫助搬遷羣眾就業;另一方面,經開區成立了拉薩經開區產業扶貧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協調各類崗位推動搬遷羣眾就業。 目前德吉康薩社區有1154人就業,其中“三巖”片區搬遷羣眾就業354 人, 已消除零就業家庭。
問:德吉康薩社區是怎麼解決搬遷羣眾教育問題的?
達瓦次仁:我們把搬遷羣眾的教育問題分成了兩個部分:義務教育階段和成年人文化提升。由於經開區沒有學校,我們積極對接市教育局和堆龍德慶區教育局,現在社區孩子的小學、初中都是在堆龍德慶區轄區內中小學就讀,有專門校車接送,還安排了校車安全跟蹤員,全力保障孩子們的上學放學路途安全。為了長遠解決教育問題,德吉康薩社區目前已經在建設經開小學,建好之後,搬遷羣眾的子女就能在家門口上學。 為了解決成年人文化提升這一 問題,我們組織園區企業捐款,設立德吉康薩愛心基金,為18至32歲的搬遷羣眾開設專門的課程,進行文化提升。課程內容涉及藏文、數學、漢 語文、法制教育等,通過學習讓他們儘快地融入城市生活。
問:您能為我們具體介紹一下拉薩經開區產業扶貧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是如何運行的嗎?
達瓦次仁:拉薩經開區產業扶貧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是經開區設立的有別於一般企業的公司,它和政府、 企業之間是一種合作關係,該公司尋找各種可能解決羣眾就業問題。目 前,該公司已經解決了德吉康薩社區106名羣眾的就業問題。 除了安置服務崗位,拉薩經開區產業扶貧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另一個重點工作就是組織培訓。通過培訓幫助搬遷羣眾掌握技能,達到高質量就業。經開區積極推動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自治區範圍內比較有優勢的民營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同時扶貧開發公司等國有資本參股,最大程度撬動民營資本的投入。這樣既可借鑑民營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又實現了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還解決了老百姓的就業問題。
問:經開河畔公園運營模式是怎樣的?
達瓦次仁:由於經開區無法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我們藉助園區的優勢打造生態公園,利用生態扶貧舉措,安置 100 人在經開河畔公園就業。經開河畔公園佔地 175 畝,總投資1.4億元。河畔公園的開發及建設實現了三方面的作用,既增加了扶貧就業崗位,又保護了拉薩的生態環境,市民也能夠以公園遊玩的方式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以上的舉措,讓德吉康薩社區居民生活變美了,就業和教育問題解決了,兜底保障的愛心基金設立了,人民羣眾嚮往的幸福美好生活正在逐步實現。我相信,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經開區羣眾將會越奔越有勁。
(拉薩融媒記者:凃 瓊)
責任編輯:袁忠兵
【增益集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點贊
收藏